在开始前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在使用软件或服务前,有多少人会仔细阅读《使用协议》?还是选择相信服务提供商,直接勾选「我同意」?
我前几天就因为没有阅读协议,付出了2000元的惨!痛!代!价!
事情是这样的,我在玩一款叫CS2(csgo)的游戏,从朋友口中听说在「悠悠有品」这个平台上,每周可以免费租赁2个皮肤试玩,试玩时长8天。原本我是不屑于占小便宜的,但他本人就一直在上面免费租,我也就打消了疑虑,那就租一个试试吧!
下载APP、注册、选皮肤、绑定支付宝免押、勾选「我同意」、租赁,一气呵成,“美滋滋”玩皮肤。此时的我还不知道我将面临什么……
直到12天后,我打开游戏时发现皮肤怎么还在我的库中,打开APP一看天塌了,已经因“逾期超3天未归还”让我强制买断该皮肤,皮肤的市场价大约5000元左右,但是买断价却是6906.88元。如果我不付款,就会直接从支付宝里划扣,有多少扣多少,再不济还会起诉我……无论我指出哪里不合理,他们都会甩出“请查看协议xx条”,嗯……那确实没办法了。
这些钱会赔付给出租方,平台方会从差价中抽取15%作为“服务费”。我可算知道它是怎么挣钱的了。
确实是阴差阳错,中间有许多环节,
- 如果能随口问朋友一句“怎么用?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 如果能自己看一看规则和协议
- 如果能不想当然它到期会自动还回去,自己注意点日期
- 如果用来注册的手机卡不是正好插在备用机上,而备用机正好没电了
- 如果中途能随意打开APP瞄一眼
- 如果能绑定一下微信消息
- 如果能早一天打开游戏
如果上面能有一个条件能达成,都不会到这个境况。
但事情已经发生了,再怎么悲伤也没办法,还是总结一下经验教训吧:
- 但凡涉及到钱的(或者说重要事项),还是得自己把关自己操心,不能太信任别人,因为有时候不是别人不告诉你,而是他们自己也不清楚,别人不对他们的钱负责,自己还是得对自己的钱负责。
- 对于协议,有一个重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六条,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示对方注意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等与对方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未履行提示或者说明义务,致使对方没有注意或者理解与其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的,对方可以主张该条款不成为合同的内容。(解读:“合理方式”通常包括文字加粗、下划线、特殊颜色、弹窗提醒等足以引起注意的形式)」,通常情况下各种条款的开头部分会声明类似上面的内容,这样如果懒得去看又臭又长的协议的话,至少把条款里重点标注的地方看一眼,一般就足够了。我以前确实没有看协议的习惯,以后还是得注意看看啊。
又是吃亏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