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组raid就不需要NAS盘?

文章内容转载自某PT站。

加入pt的大家庭之后,我们越发的觉得自己的电脑硬盘不够用,需要购买更多的硬盘,也有不少人会购买nas或者自己diy nas。打开淘宝京东,搜索硬盘,红黄蓝绿金银铜铁的西部数据硬盘以及鱼鸟鹰狼的希捷硬盘,让人挑花了眼,相同容量下不同类型的硬盘的价格有些甚至达到2倍还多。到底该怎么选择呢?

     一般来说,我们为pt购买新硬盘更多的是纠结于是买NAS盘还是普通盘,以NAS盘为例主要以西部数据的红盘系列和希捷的酷狼系列为主,而普通盘主要以西部数据的蓝盘系列和希捷的酷鱼系列为主,当然也有很多用户会选择HGST等其他品牌的硬盘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NAS盘和普通硬盘的本质区别在哪里,我们上NAS盘到底值不值,毕竟相同容量下NAS盘要比普通盘贵不少。
    查阅了西部数据相关的官方文档,以及网络上的相关资料后,NAS盘和普通硬盘的本质区别是在于Time Limited Error Recovery,TLER技术,(希捷叫ERC,ErrorRecovery Control)技术文档连接如下:http://products.wdc.com/library/other/2579-001098.pdf
     这个技术是干什么的呢?简单解释一下,一块硬盘长时间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各种情况出现读写错误,这是很难避免的,并且运行时间越长,出现的可能性越大,但是出现错误后,硬盘不会因此而损坏,硬盘内部的控制器会尝试进行修复,转移,纠错等操作,这个过程这一过程视修复的难度,会用时数秒甚至 2 分钟左右,而在这期间,硬盘会处于一个停止响应的状态。
     这时候需要插播一个知识点,raid阵列,中文简称为独立冗余磁盘阵列。简单的说,RAID是一种把多块独立的硬盘(物理硬盘)按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硬盘组(逻辑硬盘),从而提供比单个硬盘更高的存储性能和提供数据备份技术。在raid控制器中,一旦发现一块硬盘在一定的时间内无响应(在西数的文档中介绍这一时间是8秒钟),就会视为这个硬盘已经损坏并立刻踢掉这块硬盘,如果阵列离内存在在线热备硬盘,就会开始阵列恢复重建,要知道这个重建的时间非常的长,有时候甚至要一两天。
     回到刚才的话题,如果硬盘硬因为一个可恢复的读写错误进入无响应状态,而刚好这个硬盘处于一个raid阵列,无响应时间一旦超过8秒的阈值,raid控制器自然会认为硬盘损坏,并开始一系列恢复操作。这时候TLER就派上了用场,有TLER功能的硬盘将执行正常的错误恢复,但7秒后,会向RAID控制器发出错误消息,并将错误恢复任务推迟到稍后的时间。通过协调错误处理,硬盘驱动器不会从RAID阵列中删除,从而避免了整个RAID恢复、替换、重建和返回操作(翻译自官方文档)。也就是说有TLER功能的硬盘,在硬盘恢复期间,会每隔7秒向raid控制器报告一次‘正常’从而阻止阵列的重建。

     课代表总结时间:有TLER功能的NAS盘更适合在raid阵列中工作,虽然TLER不会减少读写时产生的错误,也不会加快错误恢复,但可以在可恢复的纠错中保护未响应的硬盘,不被raid控制器因为超时误判为硬盘损坏。也就是说TLER只有在raid阵列中才有用,如果是单盘情况,没有任何作用。所以我觉得NAS盘和普通盘在不组raid的单盘情况下,可能区别不会太大,并且在官方介绍中,各种有关NAS盘的优化都是在raid环境中。所以NAS盘只有在raid阵列中才能体现它的价值。
     最后如果你买硬盘是要组raid或者以后要组raid,那么还是比较推荐NAS盘(企业盘应该是有这个功能的)。相反,如果不组raid仅当单盘使用,我个人还是相对推荐普通盘作为首选,毕竟相对实惠一些。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